协办单位


 

 目前,《环境昆虫学报》的承办单位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4个协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红火蚁防控科技创新中心),对学报发展建言献策,对学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是广东省昆虫学的挂靠单位,亦是《环境昆虫学报》承办单位,编辑部办公所在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成立于1958928日,是极具华南地区特色、从事动物与昆虫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当前,面向国家和广东省的发展需求,立足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形成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深厚的科技积累,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科研机构。围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资源恢复及动物实验研究、有害生物监控等三大主要研究与应用方向,建有13个科研团队以及2个条件支撑团队,主要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自然保护区评估与规划、有害生物监测与农林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农林生产技术等有关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科学研究,为政府提供科技咨询服务,为公众提供科普宣传,为社会发展提供共性和关键性技术支撑。拥有目前华南地区动物物种标本收藏量最大的标本馆,储备华南地区独特的昆虫和动物资源。多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62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申请专利60多项;发表学术专著50余部,国内外学术论文2600多篇。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20057月成立的校级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从事红火蚁研究的专业机构,开展国际重大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入侵生物学、种群控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本中心曾玲教授、陆永跃教授、张维球教授首次鉴定并确认了红火蚁入侵我国大陆,率先组织开展红火蚁的应急防控研究,历经16年科技攻关,已在该蚁的入侵生物学生态学、监测、检疫、防治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取得了一系列显著进展,建立了监测技术体系、检疫除害技术体系、应急防控与根除技术体系,并大范围实施,为我国预防与控制红火蚁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该中心累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个、国家973项目课题2个、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个,其他项目40多个;发表论文190多篇(SCI源期刊6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2部;获科技成果5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9项、电影版权2件,编制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研制新型毒饵剂、粉剂、装置等9个。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二等奖等5项。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依托中山大学建设的科研实体。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相关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我国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屈良鹄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桂建芳院士。现有固定人员8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研院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3名、中组部“万人计划”4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长江学者3名、“珠江学者”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水产畜禽病害控制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与功能生物适应性进化。实验室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农业、海洋及生态保护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发表SCI论文489篇,高影响因子刊物(IF>10)发表论文达22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部分成果应用于相关行业(如生猪、对虾、海水鱼类养殖等),取得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通过一带一路向东盟多国辐射。

  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前身为2005年生命科学学院建立的昆虫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团队力求建设以昆虫发育生物学为特色和优势,集昆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机构。研究队伍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李胜教授领衔,现有教授/研究员14人(含特聘教授 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3人、特聘研究研究/副研究员5人,博士后15人、实验员3人,秘书2人。研究团队力求揭示昆虫发育的现象及规律,发现多个昆虫特有的分子靶标,推进害虫防治的新方法和技术,促进现代昆虫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团队成员近5年来在Ann. Rev. Entomol., PNAS, Autopha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